473. 尝到真实的能力

2012-10-16 02:23:00

一个大城市里,有些职业,你以为只在电影里存在。比如,施虐SM女王。

”真有这么一个职业?不是妓女兼职拿鞭子抽人?”我问。

“当然有,” 我的朋友是传说中干间谍这一行的其貌不扬,走在人群就消失的那种。

“我可不知道原来你好这口。”

“也不是我自己,是我外地的一个女朋友来,我带她去的。”

“你看上去好像是自己被收拾了一顿。爽了一顿,我的意思是。” 我笑。

“没爽,累坏了。我把她带到那个楼里的地下室。女王就在那儿。特别高特别壮的一个女人。我出去喝杯酒,结果两个钟头还没出来。我去找她。刚到门口,门突然撞开,那个壮女人挤过我的身子飞快跑了。我赶紧进去,发现我的朋友躺地板上。全身都是血。”

“发生什么了?”

“她全身上下都被薄刀片一道道细细划了无数道。大概想试点新花样?我在急救室里陪了她两天。”

后续的事,和电影不太一样,既没有政府官员被威胁,也没有出人命。这是一起没人愿意深究的医疗事故。一点惊吓之后,我的朋友,他的女朋友,女王,都回到人群中继续他们的生活。我猜,也继续着他们的趣味。

发生这事的是一座普通的楼房。离我住的地方不远。从楼下经过,偶尔我会恍惚。就像一些童年景象:高高的树林间的阳光,草丛间的翠绿蚱蜢,凶悍恐怖的教导老师,夜晚一闪一闪铺到了天边的萤火虫们。 在都市玻璃高楼中,这些景象越真实,越让人疑惑,它们真的发生过吗?

在我比较年轻自以为是的时候,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了解一件事,或者,一个城市一个人,只要有足够的好奇心,不断追问,因此而了解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必然会接近这件事这个城市这个人的本质。但实际情况是,不用说复杂的城市复杂的人,就算是了解一件简单的事的本质,已经非常难。罗生门里,每人角度的不同,描述的一个事件的发生过程,完全不同。但假设他们给了同样的描述,我们能确认这件事就是那样发生过吗?也许事情确实那样发生了,但也许只是这几个人都有同样的角度和利益?一件事况且这样,何况一个巨大城市,或者一个从小就被各种教育各种哲学体系各种价值观交互作用而产出的支离破碎而且迷惑的现代人?

我常和一个欧洲朋友去旅行。在世界的各地,仅仅因为长相的不同,我们就仿佛戴着不同的滤镜看世界。一些简单的原因。比如,在中国,他的长相让他几乎每次都要被出租车司机绕道,而他的不错的中文让他知道自己被绕了;比如,我们走在路上,他是乞丐们蜂拥围堵的唯一对象。等等等等。有的时候,这个滤镜是别人帮他戴上的。

“你要一个说中文的汉族导游还是一个说英文的不是汉族的导游?” 一个中国边境小城的旅行社问。

“区别是?”

“不是汉族而且说英语,他就会多说一些老外们喜欢听的东西。”

作为一个从小就习惯了被各种洗脑的汉族中国人,我意外发现这家国营旅行社不但对洗脑没兴趣,它对让这个老外了解真实情况也没兴趣。它的眼里,游客们都像是那个几百年来下南洋的华人,无论他去了哪里,受了什么教育,他都带着他的习惯和偏见:他的一双拖鞋,一个炒菜锅,各种调料和酱油,他的家族亲戚,他对一个食品是凉还是热的模糊判断,还有他的教育孩子的坚定方式。绝大多数的旅行,也许确实都只是为了验证一个早已形成的意见。

于是,我的这位在中国已经居住了十年的朋友,又一次地验证了CNN和纽约时报的报道,的确,这个城市真实的一个方面:拆迁,旧城区的消失,年轻人的离去,文化的困惑。这只是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小城。

在我生活的巨大城市,这个复杂的有机体,它的巨大广场,各种标志建筑,许多的数万人生活的居民区,各种电气、市政、等等等等的系统,有暴露在外被居民和游客们共同景仰的,也有深埋在地底只有在一场暴雨里才让人察觉的,还有这几千万各怀心思的居民。一个巨大城市,就像一个人的人性一样复杂,有黑,有白,还有中间一道又一道各种各样的颜色。 这些中间颜色们都真实,虽然它们经常有含糊的意味,允许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各自相安无事地去品味。

但有些时候,有些颜色却能对不同的人造成不同的极端反应。

这个城市里,有一个人,努力争取到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私募投资,成了一个所谓的投资人。他珍惜这个机会,费尽心力和各种权力中人交往,期待获得一个大项目。有天夜里,一顿大餐大酒后,迷糊中,他和几个人上了辆车。睁眼醒来,黑暗中,他发现他被拉到了市郊一个外貌普通的农家乐。铁门打开,同车醉酒的人哈哈地笑,告诉他,这里有些非常年轻的女孩等着娱乐他们。

出了车,夜很深。忽然,一片漆黑之中, 伴随着洗衣服的哗哗水声,他听到几个稚嫩的女孩声音唱起了童年常唱的歌。一瞬间,那歌声让他心脏紧缩,泪流满面。他无法忍受,踉跄地转身走回了车。他辞去了工作,离开了这个城市。

你可以戴无数种滤镜看一个城市,这个城市也存在无数种的真实。但在这无数可能的真实中,他尝到了如此黑暗尖锐的一种,它就像硫酸浇过舌尖烧坏所有味蕾,吞噬了所有其它含糊的暧昧的真实,让它们失去一切滋味。

希望你从来没有机会尝到那种真实。而如果你不幸尝到了,希望你还拥有感知它的黑暗而心碎的能力。

 

472. 凤凰

474. Esquire的最后一页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