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 转贴二:难道我开始收集书评了?呵呵

2006-09-22 05:06:36

把孙凡喊在下面的一嗓子也贴上来,看在这嗓子喊了这么大声地份上。

“能在收获上发表文章,都是些我觉得很牛的“文青”或者“文中”,没曾想,王微,土豆网的创始人,一天在博客上周知大家,他的一篇9年前写的小说,发表在了收获上。

用我女朋友的话说,那是纪念迷茫无措的青葱岁月。

也许是在美国游荡过了,知道用迷茫无措的青葱岁月来说,轻了。太多的考试精英,怀揣着自己能够成功的梦想,雄赳赳地跨过太平洋,走的时候大多自视高人一等,认为到美国去必是自己收割美丽的美国梦。虽然资讯在今天异常发达,但是中国人的美国梦的启蒙还是《北京人在纽约》和《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曼》居然出了第二部,倒是很自恋的)。

王微的《等待夏天》,又让我一下子想起了那批在美国认识的中国人朋友,现在基本已全部失去联系。不知道他们是否完成了自己的“进化”,融入一个说也说不清的美国社会。耶鲁法学院的哥们去了世界贸易组织总部,继续和国内爱人的分居生活;曹晖和李漫都在美国生了小宝宝;一对华盛顿大学学法律的恋人是否已经分手?仇雨蘅和她爱人在美国绿卡申请得怎样?

很多年前,绿卡是个神奇的玩意,一个似乎是更加高等生物的证明,现在似乎变成一种无奈的成人礼。曾经为了这个成人礼投进去的“寄”“托”,如今成就的是新东方在美国上市,梦想实现了吗?这会不会是少数人的成功和大多数人生命的玩笑?

孙大 | 21/09/2006, 20:53”

[回复]

照常买了本期的收获,本想睡前随意看看,可是却连夜读完了那篇《等待夏天》。
而我正在半欣喜半忧伤的等待秋天。
不知是现在的上海越来越像九年前的纽约,还是二十五六岁的文青都会有同样的感受。

努力去追的,拼命去要的,得到了才会明白,就像一杯刷牙水倒进了水桶。 — 仍然是无尽的空虚。
在城市里,在郊外,我们不断去尝试各种新奇好玩刺激的东西,去各种不同的地方,可是仍然没有找到。
永远生活在未来。他曾经说我是永远生活在未来的女人,永远都无法给我一个男人想要给女人的东西,他看不到安稳。而直到现在,我仍然是不明白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是流浪,是自由,还是现实安稳。

并且,我喜欢文章中种种新奇的比喻。
补牙用的的物质,也许我们都是。谁愿意在大白天露出自己的脆弱呢?

虽然仍是不够深厚,而《收获》也似乎是越来越通俗了。但是我喜欢这篇小说。

陆小西 | 22/09/2006, 11:21

[@more@]

253. 放出1到6章的电子版

255. 附庸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