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 更正一下吧

2007-12-29 09:43:48

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7/12/27/AR2007122702263.html

华盛顿邮报的昨天这一篇,“Tech Boom Sweeps China, But Some Sense a Bubble”。 “科技浪潮席卷中国,但是有些人感觉到泡沫”。这里头大篇幅地说到土豆和我。

华盛顿邮报当然是很好的报纸,从前在华盛顿边上的Bethesda住的时候,经常没事儿会翻翻。

这篇文章,说实话,写得也挺好。我也觉得有一段时间的中国互联网,尤其是像去年那样满大街的视频分享网站,当然有泡沫的成分。不过,那句老话,经济就像啤酒一样,有点泡沫才好喝。

不过,有影响力的报纸,也会有事实的出入。有几点我要澄清下:

1. 文章一开头说土豆的惊人的成长速度,到现在,每个月有1500万的用户。“His company’s Web site, Tudou (Chinese for potato), has become insanely popular insanely fast — more than 15 million users as of this month”

事实是我说的是,土豆每个月有5000万的用户。也许是她乍一听到我说的Fifty Million,想1500万已经是了不得的速度,就已经觉得是够惊人的成长速度,就误以为我说的是Fifteen Million。也不能怪她,这事儿在国外媒体这儿,已经发生了不止10次了。

2. 然后紧跟着,文章说,“Wang dreams of the day when the company will have an IPO.” 而且,在文章的最后,又提了一遍,“The dream IPO is probably years away.” 就是说,“王微梦想着IPO到来的这一天,”然后又说,”IPO的梦想也许还要几年后才能实现。“

知道我的人都知道,包括之前不少的媒体都提过,我以前说过的,到今天也还是一样,IPO是一个财务决定,是一个互联网公司财务健康独立的一个通常做法,上到Google,下到辛辛苦的国内大小SP们,都要走这条路。

但是,IPO是土豆可能要走的路,不是我的梦想。

3. ”Working late into the evening in Shanghai in an old converted townhouse whose walls have been covered with employees’ graffiti and doodling, Wang spoke of his vision to “do away with editors, with 24-hour TV, with all these government controls.”
”在上海的一个重装修过的老的大屋里(townhouse有所特指某一类型的乡村大屋式的大建筑。不过,土豆的是仓库,一点都不大屋),满墙的员工自己画出的涂鸦里,深夜了还在工作的王微谈到他的愿景,能够”避开所有的编辑,24小时的电视,和所有这些政府的控制。“

这个就有点开玩笑了。有句话说得好,这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是避免不了的,死亡和税收。我说的是,”避开像一天24小时固定的电视节目编排顺序,选择你想看的,也就不必被编辑们的选择所控制“。估计有的时候,一听到控制这两个字,有的记者就自然地以为一定是政府的控制。这意思可就变了。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所有东西。只要他是成年人。但是,我们估计是永远也离不开这些编辑,24小时的电视,和所有这些政府的控制。在世界的哪儿都一样,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避免。

我的愿景,用这个特傻的词,愿景。我的愿景是,”一个人,可以在打开土豆后,在土豆的第一页上,就能够看到所有他或她想看的节目。“

文章的最后一句,”Wang said he knows that if the fate of his competitors is any indication, odds are against him and his investors, U.S.-based IDG Ventures,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 and several other VCs. But, he said, “if the chance for success is low, that makes life a little more interesting.”
王微说,“如果成功可能是低的,这反而让生活变得有意思一点。”

好吧,这话我确实说过。所有Finance 101的课本上说的都是,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无风险? 这世界没这么个东西。

宽带无所不在的互联网,一直挂在网络上以网络为生命一部分的巨大人群,所有以0和1传递的一切数字影像声音和文字。这是我们都知道将要到来的世界。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本来就是要推倒些许多基于古老世界的老规则而建立起来的古老建筑,建起新的基于新规则的庞然大物,然后再被又一个新世界推翻。

这也是规则。

规则永远存在,只有新旧之分。

就比如,20年前,如果我说的话的本意被拧错了意思,登在了纸张印刷的华盛顿邮报上,我能做什么?我看到报纸的时候,估计已经是15天后。然后我发封越洋邮件,在15天后抵达华盛顿邮报编辑部,又在15天后也许被某个编辑看到,然后,也许,如果是明显的事实错误需要更正,比如,第一条的5000万而不是1500万,如果正好报纸上有这么个空间,他发个更正,在报纸倒数第二版的某个夹缝位置。

在今天,关于今天出版的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我在blog上用键盘敲下的每一个字,都在重复同一个事实,我们在一天天接近一个每个人仿佛都是触手可及、近在耳畔的越来越小的世界。

359. 蓝莓之夜

361. 在阳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