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去了趟巴厘岛

2006-09-06 06:54:43

去了趟巴厘岛。Bryan终于结婚了。将要落日时候,5点多钟,金巴兰海湾边的Ritz Carlton酒店悬崖边的一个透明的玻璃教堂。小小的一个教堂。我们最先到,走进去,总共24个座位,都还空着,是很小的一个婚礼,布置了十几篮的鲜花。阳光从屋顶和四面透明的墙壁透将下来,斜望出去,是南太平洋的浅蓝海水。

简单的典礼,我这个伴郎什么事儿都没做,就是拿着我的相机咔咔地拍了新郎和新娘几张。悬崖面西,教堂里,远远望去,落日渐渐地落下到海中,金光四射。如果我是埃及或者印加人,每天,看着这么个壮美景色每天在自己面前发生着,却不知道这日升日落后面的原因,会由此而产生出对太阳的强烈崇拜和敬畏之心,实在是再自然而然不过的一件事。

恭喜Bryan,恭喜Yokiko。一个日本女孩,这么强烈反日的气氛中,有勇气嫁到中国来,在中国居住着,需要的勇气和爱,不是说说爱和勇气这两个词这么容易的。

巴厘岛很不错。也是第二次去了。上一次去是两年前。这一次,比上一次,快乐得多了。承认了一个以前不愿意承认的事实。自尊心所产生的自我欺骗的力量,有时会盖过对活生生事实的认知。

来回的旅程很长,几乎各自都是一天的时间需要泡在飞机上。好处是又看了本一直没时间看的The White Rock,是BBC的制片人Hugh Thomson的自传,回忆自己在21岁时候在南美洲,主要是秘鲁,探索古印加帝国的遗址的故事。有很多事情,似乎都在那个年龄发生,而过去了后,似乎就再没有了机会或者时间或者别的什么,无数的借口。他在21岁那年离开秘鲁,有一个主要的遗址没有去过,他离开时候告诉自己,没事儿,很快我就会回来。他再一次回到秘鲁的时候,是20年后,41岁时了。这本书,是他在第二次去秘鲁以后所写的。

想起22岁时候,一个人开着辆破车一顶帐篷,绕着美国大陆开了两个月,回到纽约,想,这真不错,也真容易,什么时候我开车横穿加拿大去阿拉斯加,然后再开车纵贯美国沿墨西哥南下。这后面的一条,是受我的一个教授的影响。他在年轻的时候,骑着辆破摩托车,从纽约一路到了南美洲的最南端。

这两件事当然都没有发生。发生,或者,不发生,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部格瓦拉那样的摩托车日记要写。不过,如果你不是格瓦拉,你想写下来吗?有人会在后面认认真真地一字字读下然后想说,这个25岁的大男孩,他后来就是那个九死一生最终为了个无论你赞同还是不赞同的理想而死的格瓦拉?

喜欢The White Rock,因为Hugh Thomson是很理性的一个写作者。写到古印加帝国时候,他不象大多数的游记作者或者New Age追随者,要把古印加帝国美化成个传说中的洞天福地,全毁在了贪婪而且不过是占了火器之力的西班牙征服者,Conquistors。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印加人就像今天的任何帝国缔造者一样,贪婪,野心勃勃,精力充沛,没有金属,没有车轮的条件下,帝国的创始者在40年间,从一个小部落起步,征服了一个从高山到海岸的有欧洲大小的版图的庞大帝国。虽然这个帝国在被缔造了100年后,就在更加贪婪,野心勃勃,精力充沛,敢于冒险的西班牙征服者前崩溃了。

不过,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印加帝国的缔造过程中,印加皇帝们很成功地把几乎所有他们的竞争者们的痕迹都抹掉了。他们说,是印加创造了一切,发明了一切,给这块大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和平。

这当然是谎言。不过,如果西班牙人再晚个100年出现,印加人应该有了足够的时间抹掉过去的痕迹,而今天的考古学家们也不会发现,大陆曾经有过的其它这些强大民族和灿烂文明。

偶然地,今天装好了Tor,上了上很久没上的Wikipedia,无意之间,进到了Overture的词条。看到词条的最后,说到,在Yahoo收购了Overture之后,在不远之前的2002年起诉Google,控告Google的adwords侵权了Overture的搜索竞价排名的专利。Google很快选择了庭外和解,并支付给Yahoo大约两百多万股的股票以获得永久性的专利使用权。

今天难得有人会想起Google这个陈年往事。当然,印加的往事和Google的往事,没有什么可比性。印加人的帝国和Google的帝国,当然也是两回事。印加人的帝国庞大得太多了,而成就也更大得无法比拟。

我只是喜欢看到几乎永恒不变的人性。合上书,想起大海之滨,面对旭日膜拜,建起巨石垒成的太阳之门,让日生日落的路线都从中而过的那些印加人、巴厘人、埃及人、埃塞俄比亚人。我们都这么想要抹去从前的痕迹仿佛自己是从石头中跳跃而出的石猴,仿佛自己是一个全新世界的缔造者,仿佛我们发现了一切又创新了一切。

会让人嘴边忍不住带上些笑的亲切感。

—————————————————————-

[@more@]

246. 去了趟巴厘岛

248. 土豆换了主域名 – tud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