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 怎么活着

2006-08-08 23:49:15

一年前,Web 2.0这个词刚刚开始成为互联网的时尚名词。一夜之间,恨不得是个人都号称自己是个新兴的Web 2.0网站,Web 2.0公司。长尾理论,引爆流行,等等等等。记得去年7月份某次和个投身VC的哥们聊天,他一开口就是,“靠,这个月我已经收到至少10份商业计划书,说自己是Web 2.0的模式。媒体上到处说你们是Web 2.0的样板,你说到底这玩意儿是怎么回事?”

我说,“靠,你问我,我问谁?”

写了一年多的blog,似乎在我自己的blog上,提到Web 2.0这个词的,只有两篇blog。一年多前了,去年6月的第一篇说,在开始做土豆的时候,我听都没听说过Web 2.0这个词。第二篇,是去年12月,在读了Ozzie的memo后,和几个哥们聊完天,有感而发,就Web Service写了个“Web 2.0 我们从哪儿来,我们要到哪儿去。”

到了今天,忽然间满世界都在纷纷火火地说,一批小网站要死掉了,风险投资开始看衰Web 2.0了,Web 2.0的寒冬已经来了。忽然之间,Web 2.0就成了过街老鼠,是个公司就要跟Web 2.0撇清关系。已经很久没有哪个VC来找我说,Gary,说说这Web 2.0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很喜欢这样。因为我不用再多说一次,“不知道,别问我。”

其实我大约是知道的,只不过,我既不做VC,也不写商业评论,更不用纵览上下五千年有一个历史发展的大局观。喝酒聊天时候可以,哪天想改行写历史评论时候可以。一年前该想的都想过了。现在?现在想这些东西是浪费时间。

所有事情,我只关心,我们是不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做一件符合逻辑的事情,按照一个理性的节奏。

一个网站或者公司,无论它是多大的规模,就算大到了微软、Intel、Google,也只是大趋势中的一个小分子。今天,谁都知道互联网的趋势是多媒体,视频,人与人之间的分享。能够看清楚这个的,100个人当中大概就有50个人,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在满街走的都是极聪明人的高科技和VC业,更加是尽人皆知的道理。

如何创造出一种模式可以从中获取一个公司赖以生存发展的空间?知道的人立时少去了一大截。冒险的成分也陡然间增加了许多。

如何一个团队在一起实现这些模式,日以继夜,毫不放弃地实现下去?能够做到这些事情的人,更少得多了。机遇和运气成分更多。就算是极少数能够坚持到底的当中,真正能够实现想法的,也就是那么寥寥几个罢了。

不过这些都属于废话。反正,泡沫也罢,不泡沫也罢,1.0也罢,2.0也罢,今天的这些网站,一大批的都要死掉,一大批也许很滋润也许不很滋润地继续活着,一些能够在眼下就蓬勃发展,而一些也许要坚持几年后才能等到真正发展的那一天。

作为这个大趋势里的一个小分子,关心这个大的比例有什么意义?没有任何意义。每天做需要做的事,做好它。有可以学习借鉴的新东西,如果合适,就用上。有需要自己发明自己创造的,就赌一把,自己上。坚持到底。

很多事情需要担忧,如果一个个担忧过来,那就什么都别干了。周围的很多事情都很可笑,如果一个个笑过来,也就什么都别干,只顾了笑了。周围也是一堆的听了看着都觉得脑子发胀的疯话,如果真有人想要去一个个扭转过来,他得先把自己气死个几千回。

就这么两手插裤兜里,低头看着路,心里想着要去的地方,爱理不理地往前晃悠着。这么多年都这么活着,挺好。


[@more@]

238. 8/3,中午,12:50,桌边的窗望出去

240. 土豆窝的这个巨大外部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