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Déjà vu

2006-07-02 21:02:43

今天纽约时报周末杂志有一篇文章,说的是Déjà vu — 似曾相识。

似曾相识是件奇妙的事。到了一个地方,明明从来没有来过,但是却如此熟悉。或者,见到一个人,在见到的第一眼,却仿佛早已经和他或者她相识已久。

这种感觉,据周末杂志说,60%的人都多多少少地体验过。

宗教角度的解释,比较常见的,比如佛家喜欢说的来世转生。新浪潮新科技一些的,比如前几年的Matrix这部电影,人类其实只是生活在机器人绘制的虚拟世界里,会让人心头一紧。浪漫一些的,无数的故事似乎都有这么一个开头,“XX看到XX的第一眼,就感觉她/他已经认识了他/她很久。”

恐怖也罢,动人也罢,浪漫也罢,都是种解释。另外的解释,当然还有这个无聊而且无情的科学解释,总是要试图用科学而且逻辑的方式去解释这个现象。

而科学的解释也不止一种。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是关于几个持续有这种déjà vu感觉的人,已经被列入病人的行列。他们每一天的大多数时候,都感觉这些事他们都已经见过或者经历过。吃一顿饭,见一个人,读一份报,看一部电视剧,他们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我看过了。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你看过了这个电视剧,那接下来这电视剧在说什么?他们会说,我不知道。他们这些人,似乎是每天在穿插地不断地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做时光旅行,伴随着强烈的那种一切似曾相识的感觉。

文章里说,至少有30种可能的科学上的理论来试图解释这种现象,例如,其中的两种:
1.双线程读取错乱。人的记忆和认知就像两个写读的磁头。认知在写,记忆在读。如果记忆的磁头在读的同时而认知在写,就会让当前的情景变得犹如记忆
2.神经元。如果神经元在把认知传递到大脑的过程中,稍有延缓,就会让一个认知的信号变得象是记忆。

这世界的无数现象,都各自可以有不同体系的理论去解释它们。科学的方式,就象是木偶戏的表演,一个观众,总是试图去揭开一个帷幕,去看这个帷幕后面这个表演的机关,直到找到机关为止。科学总是在寻找因与果。

Matrix里,两个机器人,一个是the Architect,一个是the Oracle。除了那些电影情节相关的,代表理性的Architect说的最清晰的话就是,cause and effect,因与果。而代表直觉和所有不可知的超出运算因与果的可能的Oracle,就是什么都不说,她只是一个直觉。

有的时候,也确实不免地想,我们都只是人,不是神,也不是the Architect,揭起那个帷幕,看清这后面的机关之后,减少了多少作为人原本可以享受到的欣赏这出木偶剧的乐趣。

找出机关有找出机关后那种发现的乐趣。不过,有这么一个时候,在行人如织的街头,坐在个咖啡馆里,一抬头,看到一个人,一眼之间,仿佛之间,回到了原本应该从来没有过的一段前生。那种心动之美,远超过乐趣。

纽约时报这篇文章的链接:Deja Vu,Again and Again

[@more@]

221. 暴雨

223. 两个月前的CNN的那段Eye on China的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