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 厦门

2006-04-29 08:15:20

去了趟厦门。

厦门和我的福州,虽然都在福建省,不过,一南一北,文化上的差异已经很不小。最简单地说,闽南话,我是一个字也听不懂的。

十几年前去过一次厦门。没有留下什么印象了已经。只记得爬上了鼓浪屿的日光岩,却一点也不记得鼓浪屿上有什么。日光岩上看到了什么?也是一点都不记得了。

开完会的间隙,和张隽还有Sogo的几个人,一起去了鼓浪屿。

石板路的小街道。亚热带的各种树木,茂盛地长着。到处的老洋楼,有的维修过,有的已经只剩了个壳子,在树木之中,无论楼房的状态如何,都还是显得生机盎然。

岛上不让有汽车,很安静。偶尔看到一扇门打开着,就走将进去,在青苔的台阶上坐会儿,到处都是花香。5月,不可能是桂花。

有时候,想,这是个很奇怪的事情。很多地方,在很年轻的时候都去过,都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尤其是那些所谓有些历史有些情调的地方。

曾经有两三年里几乎每天出没的纽约的格林威治村和upper west side,20岁出头的时候,说实话,那个时候,也就是觉得这些地方还可以。仅此而已。两年前回去了趟,深夜里,一个人在雨里的石板路上走,看着两边的楼房上,钉着的牌子,谁谁谁在哪些年间在这里住过。有一个晚上,和父母一起,看完个百老汇演出,走在Broadway上,忽然间觉得upper west side无论在夜里还是白天,比起记忆之中它有些苍白的印象,也是多了许多美丽。

年纪渐大,似乎慢慢地越看到他们的诱人所在。是教育,是年龄,是体验?是知道了去仔细观察?是更容易满足了?还是相反,因为更挑剔了因此更能欣赏到美?

前天晚上和Sam还有他的太太吃饭。他说,人和人还是不一样的。你记住好的,过滤掉不好的。有些人正相反,不好的记忆,历久弥新。

我希望我能一直只记住好的,忘了或者原谅了所有不好的。更快乐些吧。

去了趟厦门,把Service的这本列宁传记看完了。列宁是一个和杜鲁门完全不同的生物。有时间,也该写个读后感去。

后天去缅甸。今天在巨鹿路那个小小的Garden Books书店里,买了本Bertrand Russel的经典书,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缅甸的旅行时候看。这本书。很多年前曾经想读,不过拿起了又放下了。那时候觉得它太厚。

也许是好事。有些书,就像鼓浪屿和格林威治,也许只有到了现在,才开始知道它们的美好。

抄一段书里开门见山的一段话,

"Is there a way of living that is noble and another that is base, or are all ways of living merely futile? If there is a way of living that is noble, in what does it consist, and how shall we achieve it?  Must the good be eternal in order to deserve to be valued, or is it worth seeking even if the universe is inexorably moving towards death?  Is there such a thing as wisdom, or is what seems such merely the ultimate refinement of folly?  To such questions no answer can be found in the laboratory.  Theologies have professed to give answers, all too definite;  but their very definiteness causes modern minds to view them with suspicion.  The studying of these questions, if not the answering of them, is the business of philosophy."

他很清楚知道,其实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答案。但是,人总是要寻找一个答案。到了最后,即使没有了答案,也希望有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回答。

这段话,就象鼓浪屿的石板小街和花香下的石阶,到了今天,我才终于体会到它们想说什么。

[@more@]

191. 土豆又改版了

193. 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