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纽约时报关于土豆的专栏文章,翻成中文了 – 中国人找到自己的声音。多谢邓薇同学,还有Keso的修改

2005-10-22 14:59:11

中国人找到自己的声音

THOMAS L. FRIEDMAN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三次普利策奖得主。“从贝鲁特到耶路撒冷”获得National Book Award 最新出版书籍,“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


发表: 纽约时报,专栏,1021, 2005

  上海

  你以为文化大革命早过去了?对不起,它刚开始。只不过中国这一次新的文化大革命是自下而上的――是播客们通过苹果的白色小iPod或者类似的播放器,而不是毛主席通过红宝书自上而下发动的。

  是,我知道,我有点操之过急了。只有很少的中国人见过iPod,所以在这儿存在的播客形式大多数是通过电脑的(播客是一种技术,允许普通人自己制作诗歌、歌曲、视频和照片,然后把这些作品上传到播客网站,提供给任何想要欣赏这些节目的人)。到了播放音乐的还有新的可以播放视频的两种版本的iPod价格都降下来的那一天,中文语言的播客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在上海市郊的一个小公寓,中国领先的播客网站土豆网(toodou.com)的家里,我短暂地扫了一眼未来。

  “我们网站上已经有13,000个频道,其中5000个左右经常更新。”32岁,福州出生,美国和法国教育出来的中国工程师,土豆网的创始人,Gary Wang (王微)这么说道。任何人都可以在土豆网上开办一个自己的音频视频频道,其他人可以注册后去观看收听频道的内容。土豆网将来可能会按月收费。

  “我想要造出几十万个不同的频道,由普通人来维护。任何其他人都可以下载使用上面的内容。”王微接着说。他肯定可以做到,因为上传和播送自己制作的视频和音频节目实在太容易了,基本上没有任何进入的门槛。(他的网站会自己审查过滤掉色情和所有明显违背中国法律的内容――其它的就都没问题。)

  土豆网上最受欢迎的播客节目是两个20岁的中国女孩拿着一首粤语歌曲对口型。“她们觉得无聊了,”王微说,所以他们买了个6美元的网络摄像头,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里免费附带的Microsoft Movie Maker,做出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的MTV似的播客节目,然后上传到了土豆网。3个月里,它被观看了75,000次。

  “花了她们1小时时间拍摄,15分钟时间制作。”王微说。两个歌手叫他们自己“亲爱的豆子”,他们现在有了自己的网上粉丝俱乐部。

  另外一个好玩的播客节目是两个中国建筑系学生,穿着休斯敦火箭队的球衣(中国的NBA球星,姚明的球队),对着后街男孩的歌对

82. 纽约时报关于土豆的专栏文章 – Chinese Finding Their Voice — by Thomas Friedman

84. 土豆继续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