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the NY Times: The Irascible Prophet: V. S. Naipaul at Home

2005-08-07 05:56:22

读过Naipaul的不少书。尤其喜欢他的Among the Believers系列。2001年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年,911事件。巧合。因为这个奖,让很多人想起他在80年代写过的Among the believers,就是在探索穆斯林世界的文化和宗教,对于西方世界可能的冲击。他描述巴基斯坦和伊朗的情况,回过头看,就明白911和接踵而至的许多恐怖袭击的文化和社会发源。

办公室的桌上还摆着他的一本书。没事儿了喜欢拿着翻翻,让自己想想。让自己别因为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产生错觉,以为这么小的世界上,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思维。还有这么多我不了解,或者了解但是不能接受的许多人和许多事。

最近这些年基本不再看小说了(好像这两年看过的小说只有Harry Potter? 6一出来就看了,12小时看完,呵呵),只看Non-fiction的。Naipaul得的奖是因为他小说的成就。我喜欢的,他的Among the Believers,也是Non-fiction,纪实。有趣的是,Naipaul在这篇纽约时报的文章里说的:

“ The novel’s time was over, he had said. Others had made the claim before, but it resonated more deeply coming from a contemporary giant. What is more, Naipaul said, only nonfiction could capture the complexities of today’s world. It was a profound observation. ”

小说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他说。只有纪实才能抓住这个世界的复杂。

文章里也说,一个巨匠,发现自己的工具慢慢地失去力量了,是很无奈的事。小说不行了,不过还好,他的纪实也写得非常好。

伟大的艺术,都是某一个时期的产物。文字作为工具,当然不会消失。

影像的时代,影像的艺术,是这个时代的伟大艺术。

http://www.nytimes.com/2005/08/07/books/review/07DONADIO.html

[@more@]

61. 信息周刊的这篇文章

63. 找一个全职的网络管理- 再发一次